close

一般人對舞台車(前身為「電子花車」)的印象,熱鬧卻低俗。但在攝影家沈昭良的鏡頭中,舞台車華麗精緻、充滿創意與設計感,可以成為台灣設計文化的代言人。「外國人對台灣的舞台車相當驚豔,認為是成熟的工業設計作品。」



台灣舞台車色又俗?這些照片老外看了都說好厲害

● 跟拍12年 見證舞台車歷史

2005年起,沈昭良投入拍攝台灣舞台車相關產業,包括舞台車、綜藝團、康樂隊、鋼管秀等。好幾年的時間,只有哪裡有廟會、野台秀,他就會拿著相機奔往該地,「我像追龍捲風的人,環顧四處奔放的沖天煙火,想著到底要往哪個現場。」

舞台車如煙火般燦爛,沈昭良看到的卻是燦爛底下的空虛。他喜歡拍「下戲」後的舞台車。這些空無一人的舞台車,停在同樣曲終人散的夜市、廟會、街道、墓塚旁,暗夜中流動詭麗色彩,凸顯舞台車在台灣庶民社會的詭異地位。

「攝影家應該把觀眾看不到或忽略的東西,讓除油煙機觀眾看到。」沈昭良想讓民眾看到,沒有了表演者和觀眾的舞台車,呈現另一種情境。沒想到,剝除了人潮的舞台車,卻意外展現設計的美感。

●在歐美人眼裡 舞台車有「精準設計感」

2012年,沈昭良的「舞台車」攝影作品贏得紐約藝術機構Artists Wanted頒發的年度攝影獎。從此,台灣舞台車跟著沈昭良的鏡頭南征北討,在歐美藝壇展露頭角,登上義、法、英、荷、德等國的報刊雜誌。

在沈昭良的鏡頭下,台灣舞台車既不俗豔、也不喧鬧,流露一種精準的設計感。沈昭良說,外國人看了他照片中的舞台車,最常聽到的評語是「美」、「好厲害的設計」,把舞台車當成精美的工油煙異味處理業設計作品。

● 選舉、遊行、畢業典禮都找它辦活動

在跟拍的過程,沈昭良梳理舞台車的歷史。他表示,台灣人印象中的「電子花車」,早在1993年便轉型為「舞台車」。因為早期的電子花車是紅白事混用,可能上一場做喪事、下一場辦喜事。擁有者屢遭投訴,乾脆另起爐灶,設計專供喜慶活動使用的「舞台車」。

比起前身「電子花車」,轉型後的「舞台車」燈光更多變、舞台機關更多元、收納更靈活,成功打開市場。活動場地從廟會,擴展到選舉造勢、遊行、大學生迎新等,甚至幼稚園的開學與畢業典禮,都會找上舞台車辦活動。

● 用黑白照片 讓鋼管廚房油煙處理女郎「莊嚴展現自己」

最近,沈昭良推出攝影集「台灣綜藝團」。這次,他把過去被他從「舞台車」抽離的「人物」找回來。用黑白攝影的古典紀實手法,紀錄這個活躍於台灣社會各式婚喪喜慶的「台灣特有的移動式演出團體」。

有鋼管秀、脫衣女郎,「台灣綜藝團」常被外界視為色情、鄙俗。但一如「翻轉」舞台車,沈昭良的鏡頭顛覆這些表演者過去在媒體上的負面形象,讓她們「莊嚴地展現自己」。

沈昭良發現,綜藝團的跑場歌手中,除了專職的歌手,不乏學生、英語教師或銀行職員,以兼職方式參與演出。他的鏡頭挖掘出她們在亮麗外表的包裝下,所潛在的平凡與質樸。

低俗不低俗,往往視乎觀看的角度。沈昭良說,許多政治人物競選時,也聘請綜藝團當「草根助選油煙處理機團」,「用它時說它草根,不用它時說粗俗」。

一如舞台車,綜藝團也正走在轉型之路上。沈昭良說,全台迄今有逾兩千個綜藝團。他曾看過綜藝團為年輕觀眾表演西方音樂,而鋼管秀女郎則以健康、油煙處理設備不賣弄肉感的方式重新登場。

● 文創力不輸電音三太子

近年,「電音三太子」成為台灣文化行銷國外的主打意象。沈昭良認為,轉型後的舞台車和綜藝團,也擁有不輸給三太子的文創潛力。「讓行動迅速、舞台靈活的舞台車載著台灣的表演人才,到世界各角落表演,不是很好嗎?」

這12年來,沈昭良的鏡頭見證、協助了台灣舞台車、綜藝團等產業的轉型與再生。他透露,攝影集「台灣綜藝團」是這個系列的句點,他已將相機轉向另一個應該被台灣人注意的產業,「我還是在路上,只是走到另一條路。」

22F80AD4DAB45033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nv254y6e5 的頭像
    qnv254y6e5

    六六的採購清單

    qnv254y6e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